•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娱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 > 七旬传人谈华阴老腔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 七旬传人谈华阴老腔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 发布时间:2013-04-20 02:04:46  来源:互联网   评论:0
  • 4.09K
  •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振中。记者 阿琳娜摄

    图为表演记者 阿琳娜摄

      中新网陕西华阴4月19日电 (记者冽玮 阿琳娜)粗犷的吼声、木头敲击板凳的声响、锣鼓声、月琴声、二胡声、梆子声……“众人帮腔满台吼,惊木一击泣鬼神”,10余人组成的华阴老腔演出展现了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19日下午,记者跟随首届“网络媒体看渭南”采风团来到华阴市,探访老腔艺术。

      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的泉店村是其发祥地和传承地。长期以来,华阴老腔都是作为张家户族的家族戏传承存在的,立有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等规定。一度,老腔因受到电视电影的冲击、远离现代生活和封闭的传承方式等因素而逐渐没落。2006年华阴老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许多文化遗产相似,华阴老腔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现在的舞台上已很难看见年轻人的身影,老腔与它的鼎盛时期也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此次演出团的表演者最大的已70多岁,最小的也已50余岁,目前华阴老腔“正规军”不足30人。

      此次表演中,76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中的《好了歌》博得满堂喝彩。由于年事已高,王振中在参加少数演出之余,将精力放在给学生和老腔爱好者授课及创作剧本上。

      如果不是在舞台上,王振中与渭南普通的农民没有任何区别。但说起他的艺名“白毛”,业界多赞誉有加。据说他一出生就是白眉白发,当地人都称他“白毛”。50多年前,他刚拜师后不久,师父生病没法唱戏,他就顶替师父出场。一板还没唱完,就博得台下观众一片喝彩。

      王振中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国家级非遗传人,有责任将老腔传承下去。自己愿意倾囊相授,甚或不收学费,“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交”。其心愿是“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老腔传人”。虽然传授的学生为数不少,但极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目前来拜师学艺的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华阴老腔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看不到发展前景、收入不理想……出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对学习华阴老腔并不热衷。在他们眼中,在城市打工、繁华的都市生活比渐渐落寞的老腔更有吸引力。

      作为在整个老腔行业里最年轻的女演员,44岁的严凤亚个性鲜明,娇憨的笑容溢于言表,声音清亮有穿透力,坐在舞台最后也可以听清楚。她告诉中新社记者,除了喜欢,她找不出自己如此痴迷老腔艺术的第二条理由,为此,她愿意没日没夜地背谱子、听录音,走场子……

      “剧团里很多人都是花甲之年了,最年轻的也快50岁了,如果没有更加得力的措施,等我们这些人真正唱不动了,老腔由谁来演?”在采访结束时,许多演员如是说。

      据悉,为了保护老腔文化,当地有关部门陆续开办老腔培训班培养新人,搜集整理老腔曲谱和剧本,组织艺人演出,以期老腔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从而得到传承。(完)

    上一篇: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将联手中国国交再续40年情缘
    下一篇:《疯狂原始人》口碑爆棚 “烂番茄”好评率95%
  • 网罗天下
  • 《蓝精灵:寻找神秘村》首映牵
  • 《毕业进行时》开机 刘帅良邀
  • 巩峥不计片酬力挺好剧 工作
  • 海清晒素颜自拍与自制美食 网
  •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邓家佳
  • 向上向善“吉祥宝宝”卡通新形
  • 网大赚钱的只有5%?众影创投有
  • 汪涵生日首秀玩自黑 睡眠经:
  • 大S抱儿子外出就餐 希箖健硕
  • “神算子”黄磊一战成名 脑力
  •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汽车 | 时尚 | 房产 | 健康 | 数码 |
  • Copyright @ 2012 http://www.sxjj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10016941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